当前位置:情怀书院>武侠修真>梨园儿女> 第66章 阴魂不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章 阴魂不散(1 / 2)

第66章 阴魂不散

春华社租住的院子,在芙蓉街的胡同里。和王大爷在京都的家,可算是天壤之别。京都的是五进院子,还带花园,这里就只有一个院子和房屋九间。

住这么些人,挤一下还可以。练功地儿就显得拘束,没办法,只得慢慢地来。庆先生和王妈把吃喝拉撒的事,都很快解决了,也算是给大家解除了后顾之忧。

月楼、燕云、梅影、玉婷、莲芳,依旧在大明湖畔喊嗓子,回来就练早功,完了才去吃早饭。王大爷和庆先生,一大早就出去联络唱戏的园子,再聘一些场面和演员。

章毅搬到齐鲁学院里面去住了,以便参加练功和学习。他们的课程还是排得很满,上午五时十五分起床,练声、吊嗓、毯子功、把子功、分组学戏,直到十一时五十分下课吃饭。

下午两点半至五点半上理论课或话剧排演。晚上自修。许多学生自动加班练功,也有的学生去商埠的北洋大舞台、中华大舞台、进德会或大观园看京剧,观摩学习。

只要是对口学戏,院长批准是可以报销戏票。这一点是有的科班做不到的。这个期间,许多著名京剧演员都先后到泉城演出过。

当时,和齐鲁剧院同时期的科班,有一个叫做"山东天连城"的,就是一个靠每天演出收入,到处跑码头维持生活的科班,相当艰苦。比较起来,齐鲁剧院就优越多了。

低级部学戏的课时比高级部多,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能上台去演出了。

高级部理论课程多,学戏只靠上午。优点是老师多,平均每一个老师,负责三个学生。有的老师,挑选学生相当严格,他们可以拒绝教务处分配的学生,而挑选自己认可的可造之才。因此,许多同学只好学习配角或做旁听生。

这种因才才识才的教学原则,是由科班流传下来的。正规学校应该普遍培养,但老师们囿于旧规,改之困难,他们说,"某某某不是唱头路的料。"有的学生就因此被靠边站了。

章毅因为是带艺投师。有相当的基础,原在京都国剧传习所,一学过武生、老生。唱念做打的基本功都不差。还演过不少的戏。虽然有的戏是演配角。但总算是在许多学生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王大爷带领的春华社,在泉城的大观园,每天晚上卖票唱戏,从刚开始的不到五成座,到后来,基本上是天天满座。还吸纳了不少本地演员和场面加入。单是《花木兰》就连唱了十场。章毅晚上赶来参加演出。也挣了点零花钱。

按说,春华社的日子好过起来了,大家都应该高兴才是。可偏偏有人就是不高兴。这个人自然是王大爷的师妹梁荣菁。

王大爷对她们母女可算是仁至义尽。非但没有追回她在京都的安家费。还是把她们带到了泉城。同时,在《花木兰》的演出中,安排小丽出演前半场的花木兰。而梁荣菁则在后台打打杂。照样支给了她们母女二人,每月26块大洋。

可梁荣菁却不满足,一直在说,她们母女二人每天晚上如何的辛苦。如何如何的劳累。

王大爷偶尔听到她说这个话。也不想和她多说什么。那天在后台就直接问她说:"你知道我这几个徒弟,演出了那么多戏,担纲了这么多的主角,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吗?"

"那我怎么知道。想必也不会少吧。"梁荣菁嘟囔着回答。

"他们出了那么多力,撑起了春华社的台子,每月就是三块大洋的零花钱,你们能和他们比吗?摸摸自己的良心,还来争。你对得起谁呀?"王大爷气愤的说。

梁荣菁一时也说不出来什么,只得悻悻地走了。王大爷心里想,这好人是不是真做不得。有这么一个师妹,真让人受不了啊。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泉城又来了一个惹祸的灾星,白五也跟来了。这叫做阴魂不散呐。

其实,白五先王大爷他们一步,就早来到了泉城。他因为拿了黑龙会的不少钱,也没办成什么事儿,生怕那帮人收拾他。脚底下抹油,哧溜一下就跑到了这儿。

昨天,他就见着了梁荣菁,一见面就让她还钱。还差点儿动了手,要翻她的口袋。梁荣菁磨不过他,就拿出了身上的两块大洋,扔给了白五,还说就当打发要饭的了。

可白五一点没生气,一个劲劝说,让梁家的闺女小丽,从王大爷那儿跳出来,他帮助联络另外搭班。一个月的包银少说,也要挣个八、九十块,又能挑梁唱大戏。

巧舌如簧,说的梁荣菁真还有点心动,她要琢磨琢磨,算计一下离开王大爷,自立门户,是不是挣到比原来多的大洋。

白五还能认识什么人。她自己可真认识。有一个唱小花脸的,是小丽他爸爸的师兄弟儿。就在北洋剧院搭班唱戏。

可这个小花脸,前几天见了她,爱搭不理。一提小丽她爸爸,就老拿眼睛瞪着她。好像是她害死了小丽的爸爸似的。要是找他,肯定帮不上忙。

白五出的这个主意,正合她意。可又不能让白五过手。经他手办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