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情怀书院>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499章 熙河(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9章 熙河(2)(2 / 4)

扫灭之,还千里河湟百姓太平!”

这是熙河武将们,暂时给青宜结鬼章准备好的罪名。

王师出征,自当名正言顺。

既向朝廷交代,也堵汴京城太学生们的嘴巴。

当然,若非必要,熙河路文武是不愿意选这条路的。

因为风险有些大!

大家还是希望,让青宜结鬼章射出第一箭。

这样,大家就不算主动挑起边衅了。

上上下下也都能说得过去。

可也不得不防,那青宜结鬼章万一忍下了这口气怎么办?

王大斧低着头,听着向宗吉的话,胸膛里也沸腾起来。

他不太懂什么大道理。

孔孟两位圣人的文章,他也看不大懂。

可他懂,吐蕃人做事勤快,也懂他的妻子、母亲都等着他拿钱回去。

于是,王大斧抬起头,对向宗吉拜道:“都监放心,俺誓死追随都监!”

孔孟两位圣人,都说应该做的事情,不会有错的。

“嗯!”向宗吉很满意王大斧。

除了他汴京人的身份外,最喜欢的就是他的老实忠厚听指挥和肯打肯冲。

便对王大斧道:“大斧啊,过些时日,有商队要回京了。”

“俺给你托了关系,可以带封家书回家。”

“另外俺也和国舅说了,让人给汝家送去了一百贯,免得汝妻儿在汴京城里日子难熬!”

王大斧一听,眼眶就红了,当即说道:“都监再造之恩,俺没齿难忘,定当报效!”

向宗吉点点头。

熙州那么多,想巴结他的人,他都不大看得上,反而一直喜欢王大斧。

就在这里了。

这个人知根知底,父祖三代清清白白,为人也忠厚老实,晓得要知恩图报。

何况这还是个福将!

去年在河北,他发现了管涌,让自己也沾了光,得了枢密院的表彰,到了熙河,又立下了首迎仁多保忠的军功,让他再次升官。

希望这次,这个福将继续立功。

向宗吉想的明白,他是向家人,不可能一直掌军的。

熙河这里,功劳捞的差不多,就得回京去殿前司或者马步军喝酒吃茶了。

可熙河这边,须得有个贴己人帮着盯着。

王大斧是最好的选择。

……

熙州城里。

向宗回、高公纪正在宴客。

客人,自是非富即贵。

赵醇忠、赵思忠兄弟、包约、包顺兄弟……

以及,再次入境,前来朝圣的吐蕃大首领温溪心、溪巴温。

总结:都是跟着两位大宋国亲发财的人。

“俺敬两位国舅……”温溪心,已是喝的微醺,脸色涨红。

他的巴结,是溢于言表的。

没办法!

自来大宋朝圣,勾搭上这两位汉家阿舅的国舅爷后,他温溪心就发了!

去年的时候,他还只是卖卖马,赚些零花,顺便和大宋这边攀上关系,抱上大腿,以免被阿里骨吞并。

可今年,直接升级成卖人了。

不对……

应该叫牙行!

他温溪心——大宋册封的青唐邈川大首领,在邈川城建立了一个得到大宋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盖章认可的牙行。

然后,通过牙行,与大宋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签订契书。

将他治下的那些丁壮,送来这熙河种木棉。

作为牙行,他温溪心,自是可以全额拿到相关工钱。

一个人一个月就是三百铁钱!

而且,还是那种没有掺杂杂质,可以重铸成铁器的真铁钱!

这可是硬通货!

拿着铁钱,可以直接卖给党项人甚至西域的黑汗人,去换丝绸、绢布、金银。

而且,这还是长期饭票。

根据契书,他派来熙州种木棉的那两千多农奴,是可以持续五年给他提供收入——五年后,农奴若是劳作确实勤恳,经官府确认确实无有犯罪,则可以编户齐民,成为宋人,给汉家阿舅纳税纳粮。

看着似乎他很吃亏。

可实际上,高原上的吐蕃人、羌人,哪里能活多少年?

一个青壮农奴,活到三十岁都算是佛祖保佑了。

一般二十五岁以后,就已经不堪用了。

所以,这个事情对温溪心来说,等于是血赚。

既解决了内部包袱——这两年,邈川也一直天灾不断。

很多农奴都不老实了。

居然有人敢暴动,反抗了!

现在好了,把多余的农奴,往熙河这边一送,万事大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