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情怀书院>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2 / 3)

钱,钱,钱!

到处都要钱。

要不是交子,关系到北虏,两宫都可能会接受一些朝臣的建议,多印点交子来解决眼前的财政危局了。

没有办法,向太后只能握着赵煦的手,道:“官家有所不知,如今户部已经没有多少钱了。”

户部本来是有些钱的。

可这些钱转眼,就已经被淮南路预定了。

那里可是必须要花钱的地方。

淮南的灾情必须被遏制!

不然,大运河的漕运一旦受到影响,汴京城的百万军民,就可能饿肚子。

于是,现在户部的钱,一个子也不能动。

它们都必须留给淮南路,以备万一。

“实在不行,就只能动先帝的封桩库了……”太皇太后叹道。

“不可!”赵煦和向太后,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道。

向太后,自是觉得,这些钱都是她丈夫留给六哥的。

在六哥没有亲政前,她这个母亲必须看住了。

不能让她丈夫辛辛苦苦攒下的这么点家业被人败光了。

赵煦就更简单了。

这个口子不能开。

因为只要开了这个口子,封桩库的钱,就不再属于他。

朝臣们会和蚂蚁搬家一样,用几年时间,将封桩库掏空的。

就是,母子同时出声,多少有些尴尬。

太皇太后也楞了一下,然后反应了过来。

心说:“还真是母子!”

然后她看了看赵煦:“不愧是我赵家的种!”

这护财如命的性子,确实是她丈夫的孙子。

只要活着,就会死死捂住自己的钱包。

一个铜板,也不会随意向外掏。

赵煦‘羞赫’的笑了笑,轻声道:“太母,不是孙臣吝啬……”

“实在是这钱,是皇考留下来的,孙臣舍不得随便花掉……”说着他就红起眼睛,自我催眠,代入汉宣帝故剑情深的剧情。

“而且,钱帛从汴京运到梓州,太远了,耗费太大,不值得。”

“不如这样……”赵煦想了想,道:“太母、母后,且下诏,以宫中封桩库出钱,注入户部,代梓州百姓缴纳今年和明年应交的免役钱、免行钱。”

这就等于是有中央出钱,对梓州路进行财政补贴。

同时也算是一种注资了。

因为按照制度,梓州路的免役钱、免行钱,在扣除了地方的开支后,最后都是要送到汴京的。

现在这部分钱,梓州路可以留下来。

如此一来,梓州当地的市场就可以得到这部分资金的润滑。

两宫听着,对视了一眼,然后都点点头。

梓州路的事情,暂时也只能是这个样子来处置了。

毕竟,其实现在朝廷对梓州路的具体情况,是两眼一抹黑的。

现在,朝廷知道的也就只有御史台的御史们所弹劾的情况。

但在当地,这些情况是不是普遍存在?当地百姓生活详情如何?

远在汴京的太皇太后、皇太后,是完全不知情的。

这样一想,太皇太后就看向向太后,问道:“太后,老身记得过去太后身边的邸候严守懃,如今是在成都?”

向太后颔首:“回禀娘娘,确实如此。”

“不如就让严守懃去一趟梓州路,以走马承受公事的身份去看看?”

“也好。”向太后点头。

严守懃去了成都府,但依旧保持着三天一小报,十日一大报的频率,向着汴京报告他在成都的所作所为。

走访园户、召集茶商,询问商路……

同时,传授园户们种茶的技术,教导园户制茶。

总的来说,他做的还不错,至少向太后感觉是没有丢她的人的。

“只是,内臣的多少会有朝臣议论。”

“还得选派一位文臣去梓州路才好。”

梓州路原来的转运使,在去年就已经致仕。

这也是李综今年越发的疯魔的变本加厉的原因——他想接班,想要顺利的成为一路转运使。

这样,他就有机会成为待制级别的重臣。

太皇太后想了想,就道:“不如就遣弹劾李综的左司谏吕陶去?”

向太后嗯了一声:“娘娘安排甚为妥帖。”

“不过,吕陶资序还是浅了些。”

“左司郎中满中行,曾为侍御史知杂事,熟悉国朝法度,素来刚正,不如遣其与吕陶同去?”

太皇太后想了想,想起了满中行是谁?

先帝时的侍御史知杂事,是当时御史中丞黄履的左膀右臂。

先帝驾崩后,被任命为国信使,前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