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情怀书院>武侠修真>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51章 登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章 登基(2 / 3)

安天下!”

于是,立刻就有内臣,匍匐着上前,然后不管不顾的架起赵煦,将一件早就缝制好的黄袍,套在他身上,然后就将他放到了福宁殿内偏东的一张准备好的御座上。

宰臣们一拥而上,匍匐在地,举着朝笏三拜九叩:“臣等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接着,福宁殿外,已经云集在殿外的文武大臣,也都跪下来,三拜九叩:“臣等恭问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御座上的赵煦,抽泣着,流着眼泪。

眼睛只是看着那被放在了殿上西阶上的先帝的遗体。

他知道,这是大宋祖制。

先帝升暇,就不再是君,而是祖宗神灵。

升暇的祖宗神灵,就只剩下了祭祀这么一个作用了。

这就是大宋的时代特色。

自欧阳修、范仲淹,倡导古文运动,发起庆历兴学之后。

大宋的士大夫们,就已经不再相信天人感应,也不再相信君权天授。

士大夫们既然连董仲舒的天人感应都丢到了一边去了。

又怎么可能指望他们,会愚忠于一个坐在汴京宝座上的皇帝?

开玩笑!

熙宁变法以来,旧党大臣怎么做的?

爷不伺候您啦!拜拜!

爷去洛阳了!

文彦博、富弼、司马光等人,都是如此。

这就叫做‘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不止旧党大臣是这个样子。

新党也是一样!

拗相公王安石是怎么回事?

人家在江宁表示:勿cue,忙种念经。

这就是为什么,韩琦会被大宋历代天子推崇的缘故。

也是为何韩琦谥‘忠献’的缘故。

韩琦在世时,即使反对新法,但也没有阻扰,更没有破坏,反而协助新法实施。

就这一点,在皇帝心中,甩其他士大夫十万八千里。

赵煦想到这里,也是在心中叹息:“国难思忠臣啊!”

“我的忠臣又在那里?”

他看向殿中。

赵煦明白,如今在朝的宰执大臣们,即将迎来两宫时代的狂风骇浪。

能够撑下来的,一个都没有!

赵煦能够勉强护住这些人的体面,让他们出知地方州郡为官,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他们短期内,都不可能是赵煦需要的‘忠臣’。

况且,现在的赵煦,也不需要一个真正的先帝元老在他耳边,天天念叨着什么先帝志向,熙丰旧事。

赵煦有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他们教。

所以,这些大臣还是出去的好。

倒是曾布和邓润甫,运道不错,一个赢得了高太后的信任,另外一个得到了向皇后的信重。

这样一来,即将开始的两宫时代,就多了这两个变数。

可他们是忠臣吗?

邓润甫或许是,但曾布就真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至于旧党群臣?

他们嘴上,肯定比谁都忠,至于是不是真的?那就只有天知道!

于是,赵煦环顾满朝上下,竟连一个他感觉靠得住可以依靠的‘忠臣’也没有!

不禁内心怆然!

好在……

“还是有一个忠臣的!”赵煦将视线看向殿外,他知道,有一个大臣,绝对忠诚,可以依靠的大臣此刻就在殿外。

苏颂苏子容!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他就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大忠臣!在现代的十载留学后,苏颂的地位,在赵煦心中直升攀升!

已经被他视作肱骨一样的心腹!

在心里想着,赵煦就抹了把眼泪,看着满殿匍匐的群臣,也看向殿外。

他哽咽着说道:“卿等免礼!”

他照着高太后、向皇后教过他的话,一个字也不改的说道:“大行皇帝不幸奄弃天下!朕荷祖宗神灵之庇佑,获天下之爱幸,以幼冲之年,渺渺之身,而居天下人之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望髃臣多多匡扶,多多谏言!”

“臣等万死不辞!”群臣顿首再拜。

于是,在左相王珪告罪在家的情况下,右相蔡确得到授命,宣读大行皇帝遗诏。

这个遗诏,也早就写好了。

在赵煦立储的那一天,连着立储制词一起写好的。

如今,只是改了一下时间,直接就能拿来当庭宣读。

“朕以菲凉,奉承大统,获事宗庙,十有九年……皇太子某,温文日就,睿智夙成。仁厚孝恭,发于天性!人望攸属,神器所归!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在蔡确抑扬顿挫的宣读中,福宁殿内外,一片哽咽抽泣。

赵煦也从御座上离开,面朝他的父皇遗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