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今夕何夕(1 / 3)

天日晴晴,和风阵阵,碧湖中泛起微波,偶有鸟雀掠水而过,欢鸣声声入耳。岸边,一道长堤直抵湖心。湖心亭中,偶有女子的嬉笑声惊飞湖中停栖的水鸟。

夏之秋从托盘里端出一个瓷碗来,笑盈盈地递给眼前人:“今日是你的生辰,给你做了碗寿面,尝尝味道如何?”

香气勾人口涎,灯青眼里泛出欣喜之色:“原来小姐记得!你一整天不提,灯青还以为你忘了……”

“一年就这么一天,你日日盼望,我怎么舍得忘记呢?”夏之秋给她倒了一杯水,“想要什么生辰礼?”

“小姐呀——你怎么每年都问这个……”灯青一口吞下半个荷包蛋,“灯青什么都有,也什么都不缺。”

“真的什——么都不要吗?”夏之秋拉长了声音去逗她。

“那……”灯青哽了哽脖子,咽下另外半个荷包蛋,小声道,“那我想听小姐弹琴,只给我一个人弹的那种,可以吗?”

夏之秋为将门之女,虽出身武家,却是诗书礼乐润养出的名门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善琴,琴艺乃中都一绝,曲高和寡。从前七弦古琴活泛于皇城坊间,深受世人追捧,这几年却衰败得厉害,只因深受上宠的贵妃娘娘尤爱月琴,皇帝广纳圣手,以致天下人纷纷趋之若鹜,剖旧取新。唯有夏之秋还固守着那一方古琴,从前在哪儿,如今依旧在原处。

灯青自小跟在夏将军身边学了些功夫,自诩粗人一个,却也极钟爱她手下雅致的弦音。最喜欢的事便是静坐着看夏之秋抚琴,在她眼里,小姐是世间顶好的女子,弹琴的时候,更像是从画里走出来、从天上飘下来的仙子。

“好。”夏之秋笑着看着灯青吃面,她总能把任何东西都吃得很香,看她吃了,好像自己也乐在其中,“慢点吃,小心噎着。”

她转身取来琴,在这花水相映的湖心亭轻轻坐定,右手微抚琴弦,一串悠扬清脆的乐声便如清澈的水流,从泉眼中汩汩而出。

灯青下意识停了筷子,屏声敛气地听着。

仕女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琴音古朴,涓涓而出。初起时浅吟轻唱,空谷回响,恍若云海与朝阳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乐声潺潺,沁人心脾,缓缓流入佳境。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瞑目浅嗅,似有香兰生于幽谷,落英顾盼,暗香浮动。乐曲应弦而生,由春泉初初解冻时的高歌猛进,渐渐柔和为细水长流,尾声潮落。

“好听!”灯青久久回味着那乐声,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小姐,你弹得真好!”

“你总是最恭维我的。”夏之秋哂笑着托腮看她,“快吃吧,爹爹说有位高官抵京上任,今晚要在府院内摆烧尾宴,家眷也在受邀之列,让我们随他同去。他还差人送了几身衣裳来,待会儿吃完了,你也去挑挑。”

灯青点着头,更卖力地把寿面扒进嘴里。

***

夜色入幕,一座府院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往来之人更是络绎不绝。

这位赴京的新官自人丁稀薄的雍州来,与当朝国师是同乡,据说此人颇有才干,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故而被破例擢选为吏部尚书。日前人还未抵达中都,新宅里便迎来送往,礼高三丈,今天特地设宴同乐,正厅为官员,偏厅纳女眷。

夏之秋端坐于其位,自落座那一刻,耳畔便尽是名门夫人、高家贵女们的逢迎之词,衣裳、首饰、子女、夫婿,殊途同归的最后,总逃不过地位和权势,明面上虽是奉承夸耀,言语中却都在各自较劲。

一字一句入耳,夏之秋已经听了很多年。她定定地看着杯中茶,在那清浅的倒影里,好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影子。高门女子哪个是不要嫁人的?年少时习得一身书卷气,以够得上另一个名门深院的门槛,被公子王孙挑选,圈入异姓闺中,什么四书五经,便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爹爹还没有替她选好婚事,他说她是被捧在掌心上养大的,他曾说要选一个世间顶好的男子来配她,可夏之秋知道,这不是易事。

夏峥虽是怀化大将军,功政显赫,可已经远离疆场多年,不再受朝廷重用。纵然仍年富力强,不入圣人的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连带着夏家女也成了一不上不下的尴尬存在,名头听起来吓人,却完全成了虚名,门槛低的人高攀不起,门槛高的人家瞧不上,多年来,一个上门提亲的人也没有。

那日后呢?日后是什么愿景?是待字闺中一辈子,还是在高门大院里仰望那方四角天空?

夏之秋叹了口气,回头淡淡地望了灯青一眼,灯青立时明了,两人便趁宾客觥筹交错之际,悄悄从宴席上溜了出去。

走出宅第,行至一处小园,灯火都抛诸脑后了,方才有种跳脱尘嚣的松快。夏之秋长吸一口气,无比慰然道:“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这韦大人家的管事不错,将园子打理得也很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